7月7日,在第13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ICCC)闭幕晚宴上,大会主席Angel Palomo宣布:中国获得第14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举办权。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姚燕代表中国申办团接受了大会主席授予的下届ICCC主办证书。在这一刻,中国几代水泥科学家几十年来的夙愿得以实现。
此次中国申办团由中国硅酸盐学会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共同组织,申办团由姚燕院长和谭抚副秘书长共同率领,国内十几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济南大学、清华大学、铁科院等近40人参加了此次申办和会议。
国际水泥化学大会是全球水泥科学技术领域历史最悠久、学术水平最高、参加国家和人数最多的国际学术盛会,被喻为国际水泥学术界的“奥林匹克”,首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于1918年在英国伦敦举办,迄今已举办13届,该会议的权威性及影响力已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公认。近几届会议均有上千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会。第十三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于2011年7月3-8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来自68个国家约900名参会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交流了434篇报告和论文。
多年来,我国水泥科技工作者一直希望在中国举办国际水泥化学大会,为此我们已付出了二十年的努力,曾经先后在印度、巴西、南非和加拿大的会议上进行了申办,但四次申办均铩羽而归。此次为第五次申办,经过激烈的角逐,中国从4个申办国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和墨西哥中以绝对优势胜出,获得2015年第14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的主办权。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和消费国,产量已连续25年居世界第一。2010中国水泥产量达到18.68亿吨,已超过全球产量的50%。我国政府对水泥混凝土的研究非常重视,近十年资助科研经费达2亿,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从基础理论到工程技术的科技成果,培养了数千人的研发和工程技术队伍,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提高水泥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国际水泥化学大会在中国召开,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国在水泥及混凝土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提升我国水泥科技国际地位,同时也将把国际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成果介绍到中国,促进该领域的国际合作。2015年,中国将迎来世界顶级水泥科学家汇聚北京,共话水泥科技的美好未来。